TALENT THEORY / 才人说

中国专业猎头合伙人孵化平台!中国猎头行业品质标准建设者!

何泽贤:如何在“田忌赛马”中胜出?


1
  【被猎聘】
 
  记得几年前,我接到某猎头公司的邀请,参加某公司营销总监的面试,那场面至今仍记忆犹新。到猎头公司进行了初步面谈,了解情况后修订简历,真正的考验开始了,面试是在某五星级酒店进行的,面试官竟然是国内某知名营销策划大师,那时的我紧张得有点冒汗。
 
  同时面试的有3个人(后来才知道是9进3的选拨),我平复了一下心情,开始打量起周围的人,迅速的找出各个人的外貌及神情,并从谈话中发现个人的特点;脑子里在想着怎么比其他2人表现的更好,如何回答面试官的问题等等。
 
  轮到我的时候了,我在前面观察已下了决定:只有3分钟,其实不能了解太多,是表现情商的状态。所以,我见某大师时没谈过多的营销及市场理论,只谈职业规划、目标、理想和表现澎湃的激情。
 
  很幸运,我猜对了。我获得了进行最后一轮面试的机会---要见未来老板去了。
 
2
  需要到企业去面试还要预约时间,大概有两周的空隙,这时的我还在原单位原职务上,冷静下来后,我在问自己:真的要跳槽吗?
 
  我在第一周的时候,认真的回答了自己这个问题:原单位是传统行业,自己也从业十多年了,行业发展已到黄昏,职业上在原单位也几乎到最高职位了,简单来说就是行业没落,职业到天花板;那目前意向企业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呢?
 
  其实那个阶段的我需要满足三点:1、新兴的、国家倡导的、高科技、高速增长的行业,2、企业是初创企业,在行业中有一定的地位,大股东实力雄厚,3、企业在高速发展的上市前期,入职能够获得股份。
 
  第二周,我与猎头顾问进行了沟通,详细了解了新的行业和意向企业,基本得到的结论是:符合我的三点要求。
 
3
  既然符合职业规划的发展,那就再好好准备下去见未来老板吧,当下我有疑虑:1、12月份跳槽不划算,年终奖还没拿呢?2、新行业新企业怎么做,心里还没底啊。
 
  带着疑虑,我再次咨询猎头顾问,经过交流,我知道其实跳槽确实需要些取舍和勇气,因此需要自己下决心。不管怎么样,先准备到企业面试吧,只有录取通知下来了,才能再考虑下一步了!
 
  因为是新的行业,以前有听说,但没怎么接触过,只好在网上找些资料恶补一翻,最后根据微博的知识,准备了份“市场营销规划书”(其实现在想起这事,还真是有利有弊,利是能表达自己对企业的关注和用心,弊是进入新的企业什么都不了解,就写规划,很容易被批毛槽和扯蛋),在猎头顾问的协助下顺利的通过了企业方的面试,两周后获得了录取通知书。
 
  12月初面试,到1月初报到,我纠结了:代价不小,年终奖几十万泡汤了!但我还是很清楚自己要什么的,职业生涯中就缺:做一个上市公司了!所以,义无反顾的去了新的企业。
 
4
  【被赛马】
 
  广东的一月依然阳光普照,气候宜人;怀着兴奋和疑虑的复杂心情,我揣着录取通知书到新的企业报到了。
 
  一溜的程序后,安排办公室、安排宿舍、会见其他部门领导等等,结果被安排和技术副总同一套房(以后才感到这是幸运);报到后差不多一周也没见到新老板,倒是看到原股东某先生还在主持销售工作,再接着还报到了其他2个销售总监(暂叫A君和B君),形势一片复杂。
 
  第二周的周一是公司的周例会,这时才见到了新老板,周会除了例行会报各部工作外,就是介绍3个新入职销售总监,会后新老板总结,最主要的一句就是:公司要大力拓展业务。
 
  今天招了3个销售总监,我觉得都很不错,我不单相马同时也赛马,今年开始比试比试,大家拭目以待,看看那匹马胜出!
 
  我脑子里马上闪出个概念:“田忌赛马”。我在过往企业都已是副总级了,管理着市场部、方案部、销售及综合管理部、售后服务部;现在管个销售部,还要一分三,还要比拼。
 
  此时此景,落差挺大的,这也是入职前没有预料到的;可是走到这一步了,没有退路,只有一年时间,销售额要突破亿元大关(原来只有2000多万),且要从三人中胜出。
 
5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冷静下来,选择了坚持和努力:思考、分析,策略、步骤,这不仅需要有能力,更需要富情商。
 
  我着重分析了下公司的组织架构,大老板(有几家公司,之前没着手管理过此公司)、股东兼副总(香港人,老行尊)、技术副总、2个技术经理、人力总等,目前由香港人操盘,技术部分人员话语权很强,其他部门都是辐助的暂时无需关注。但奇怪的是我们新进3个销售总监由大老板直接领导,无需向香港人汇报。当时我的理解是,这个半初创公司可能正面临一些股权股东的变化,需要特别关注各种复杂人际关系。
 
  考验一:太公分猪肉

  接下来是直接上岗,把原来做销售的6个人进行分配,把原来客户进行分配,其他2位可紧张了,为了把能力强的人和现有定单的客户拿到手,可是使出混身解数,争的面红耳赤;第一次会议时,他们各分得国内最大的家电企业客户和已成交的客户,挑选了他们认为不错的人员,我基本上没发表意见,剩下的就是我的。当然,他们一个A君来自某电机上市公司,一个B君来自某著名家电品牌,分管以上客户都熟悉都有道理;而我并非来自名企,且确实没有这个行业的相熟客户,选择礼让也是自然!
 
  但我也有别的考虑,这样一次分配人员和资源,除了考量合适与合理外,可能还要看人品、人性,接下来的动作让我更深信不疑。
 
  第二次会议时,大老板主持,技术副总、技术经理和现有销售人员参与,对于第一次的客户分配可以暂定,但对于人员,需要双向选择;由现有的销售人员投票选择自己喜欢的销售总监,这是要考验什么?相信大家闭眼也能猜到了。结果是争抢最利害的那个总监A君没人选择,B君有2个人选择,6个人中有4个选择了我;所以,刚到一个新的公司,融入团队比展现能力更重要。
 
  考验二:拼学习

  “猪肉”分完了,为了公平,大老板最后给我们三个销售总监,每人配了2个销售人员,我分到的是一个跟大老板很多年的人C君和一个90后,分完后C君跟我说,大老板要他跟着我好好学习,这是什么意思?我到现在没想明白。
 
  走进一个新行业,对于所销售的产品真的是一点不懂,那怎么办呢?唯有努力学习了,我偏信:懂产品、懂技术才能做更好的销售!作为一个半初创公司,管理也不怎么样,学习根本没人教,简单来说,进入企业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培训,作为一个外行,要快速的把机器人行业、产品、技术等搞懂,真的是不容易。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我的幸运,跟技术副总住一套房,每天下班后,我都在宿舍等他,开小灶,拼命的从他身上吸取专业知识。
 
  一个月后,我就能编写培训PPT了,编写的过程是自我学习,也是为以后进来的员工提供教材,不用象我这样到处摸索。
 
6
  当A和B君都在外面跑客户,都在找关系,都在找定单时,我确在花时间学习,我相信只有基础扎实才能走得更远;虽然他们都跑了不少客户,但我明显感觉到他们的专业知识的缺乏,每次回答个问题,都要去找技术支持,这成了他们明显的短处。而我,面对客户已经能够对产品和技术,坎坎而谈了。
 
  除了学习,我还认真的分析市场、分析客户、找痛点、出卖点,并提炼出一套“解决方案营销的标准作业流程”。
 
  考验三:销售只看结果

  从第三个月开始,我们都逐步的进入了状态,A君死磕珠海某著名家电品牌,通过以前别人已成交的基础上为公司再添1000万级大单;B君也就顺德的某家电品牌展开工作,每周都有投标,忙的很,定单也有几百万。他们的做法是盯死一个客户,快速成单,有业绩才有底气,不得不说,在上半年他们靠着一切有利条件,成功的拿下良好业绩,表现突出。
 
  分配给我的客户都是较小、较分散的,所以上半年我跟他们相反,跑动很多的客户,销售业绩确不理想,比他们都少。
 
  半年的试用期大家都通过了,他们开始沾沾自喜,以为胜券在握,A君根本不把我和公司其他同事放在眼里,居功自傲;B君就天天外出,风花雪月去了。
 
  我沉默、低调,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互动,培训内部团队,做好基础工作;坚持不懈的跑动客户,要从量变到质变!
 
  下半年开始了,A君和B君才发现自己的客户基数不够,才拼命的补充,但成单数量由于时间关系,少得可怜;我却相反,得益于客户基数,下半年开始爆发,东边不亮西边亮,从8月开始,创造出平均每18天签一份合同的佳绩。
 
  全年度考核期下来,A君完成率85%,B君完成率77%,我的完成率超过100%。这个是年度赛跑,需要持久战术,我笑到了最后。
  
  【胜出心得】

  第二年,大老板说,去年的成绩已确定了,都很不错,也达到公司的预期效果,但公司的付出也是很大的,公司希望从三位中选择一位升任副总,所以上半年进入新的考察期。其实,我经过一年的工作,从各部门人员、老板个性、团队建设与业绩等因素上来说,可以基本上确定是我升任了。
 
  那么在这个过程里我最大的几点感受是:1、团队是重要的,你必须着力建设;2、业绩是必要的,就看你如何去努力实现;3、情商是胜负手,决定你能否胜任高管的使命责任。
 


江平辩才:

  团队是重要的,你必须着力建设;业绩是必要的,就看你如何去努力实现;情商是胜负手,决定你能否胜任高管的使命责任。
 
  这是何泽贤职场稳健上升的心得和积累。我相信这是他之所以不断发展的内心独白。
 
  初见何泽贤,貌不惊人话不多,不是那种气度不凡。沉稳冷静,谦逊给我的感觉不是初识而装的,绝对是骨头里的元素,没有矫揉造作,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男人给别人的感觉好舒服。简单,敞亮,沉稳,真实。
 
  熟了后,我发现他抽烟,喝酒,也谈风月。抽烟他会静悄悄的走到一边,喝酒从来不闹,你端杯他必陪着,一口闷了。偶尔他会蹦出一句有点黄的话来,没伤风景反而让大家会意而有添氛围。没见他醉过,不知道他究竟酒量怎样?始终安静的在酒桌上,怡然自得,也让你怡然自得。
 
  这种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让他把他的前老板现老板,把他的客户和他的团队,还有我们这样的熟识的人,全部变成了他的朋友。
 
  所以我的眼里泽贤总多了个新的内容,这是个闷骚型男人,这样的闷骚让他更富情趣,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里;这样的闷骚让我读出了这个男人的自我控制力。这恰恰是情商的关键。
 
  一篇三千来字的《田忌赛马》其实就是何泽贤进入一家新企业的心路和经历,成功的演绎了一个职业经理人为什么跳?如何和企业有效沟通?在新企业如何站稳脚跟?又如何一步步稳健成长?
 
  这就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从青涩走向成熟、从成熟走向成功的经典MBA教案。
 
  值得一读。更值得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