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ENT THEORY / 才人说

中国专业猎头合伙人孵化平台!中国猎头行业品质标准建设者!

吴国铭:我的人才系统观


1
        企业管理中最初描述企业的基本要素是人、财、物,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大家把信息当成第四种要素。而在这四种要素中,人是关键的要素。

  对于企业老板来说,无论老板如何聪明能干,如何刻苦勤奋,如果身边没有一支合适团队,企业很难发展壮大。而要找到一支这样队伍,需要时间的磨合和不断的优胜劣汰过程,才能聚集一群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
  
2
  什么是人才?我个人观点,首先,人才是相对的。我在过去的职业经理人生涯经验中认识到,在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里,不同阶段所需人才是不太一样的。小企业靠技术,中型企业靠管理,大型企业靠文化。
 
  创业初期,有创新能力和技术骨干的人才很关键,而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要进行大规模的布局和发展,没有管理能力,整合能力,基本很难做大,做大了漏洞就越大,企业死的越快。所以必须引进具有管理能力的团队,通过科学的管理,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进行标准化,不断进行复制和扩展。
 
  而当企业形成规模,就必须有统领企业文化的人才,所以许多大企业如华为、腾信、阿里都很重视企业文化的归纳、提炼、传播及传承。这是培育、熏陶企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3
  其次,人才的内涵也有所不同。招聘员工时候,我通常会根据品德,团队精神,工作经验,学习态度和工作能力,证书文凭等因素按重要性进行排列。品德是首位的,因为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如果存在歪的思想,对企业的破坏力更大。王永庆说过,一根火柴几分钱,一栋楼几千万,几分钱能烧掉一栋楼。
 
  所以,带着火柴的“人才”,其实是“坏才”。团队精神也是十分重要,如一个企业产生内耗,那就无法产生1+1>2的效果;工作与学习态度我认为比文凭更加重要,态度决定一切,假如一个所谓人才固步自封,不愿意继续学习,不舍得努力,在知识大爆炸的年代,将变成庸才。
 
  文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智力水平及文化程度,但不代表一定成功。工作经验是理论知识的延伸,也是所学知识的检验,在工作实践中脱颖而出的人才可使得企业省去很多学习成本。
 
4
  第三,人才是需要时间检验的。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对于求贤若渴的企业,需要时间去考察。
 
  记得有次跟柳传志对话时,他列举联想考察人才时的形象比喻:先看面部,再看两侧,最后看后脑。面部是文凭及工作经验能力,两侧是人职后的表现是否满足预期,而后脑则是其价值观,对朋友、家庭、社会的态度和行动。这些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考察到。
 
5
  第四,我认为高级人才除了上述的基本条件外,必须具有优秀的素质和良好的习惯:比如懂得做人,善于决策,展现自信,坚持追求,满腔热情,持续创新,有效沟通,注重家庭及社会价值等。
 
  懂得做人是个人EQ的表现,好的企业领导者都习惯于能真诚地欣赏他人的优点,对人诚实、正直、公正、和善和宽容。懂得做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八面玲珑,而是在生活、工作上取得别人的信任。善于决策是领导的特征,在信息时代,技术,市场瞬息万变,我常常跟员工说,这世界上大不一定吃掉小,但快一定打败慢。Do right thing first , then do thing right. 如事必躬亲,优柔寡断,则会浪费时间,也错失很多机会。 
 
  自信来自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决定其决策的水平。坚持是成功者的特征,成功是经历过许多失败而成的,没有坚持的意志就不可能成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半途而废的逃兵更是一事无成。对工作、对生活满腔热情的人往往在事业上更能成功,因为他对周围的人产生了正的能量。持续创新的人才表现出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对于沟通,我总结出:对下属落实4W原则:what(任务是什么)when(什么时候完成)where(在哪里实施)who(谁负责),对上级则按3s 内容汇报:subject(汇报主题)suggestion(建议方案选择比较)solution(自己解决方案及依据)。
 
  如每件事情都能遵循这样,相信上下级沟通十分有效,至于建议方案的选择,我自己要求必须从4C的角度去考虑:customer(顾客的角度)competition(竞争者的角度)colleague(同事的角度)company(公司的角度)这样的方案才可行。至于价值观,那是涉及个人行为的准则,如一个对家庭,对朋友,对社会都背信弃义的人,难以担当大任。这是许多老板最看重的东西,也是最难了解的。 
 
6
  最后,谈谈企业如何用人才。一个爱才的企业,有才就有财。
 
  这是许多尊重人才企业的成功之处,但有些企业成功之后,变成有财就有才,我见过不少企业因聚集人才而发展壮大,但老板最后认为企业大了,只要高薪聘请,不怕没人来,对原来的人才弃之,结果因为新来的人没有经过企业文化的熏陶,最终靠追逐高薪,无法保持创业精神,导致企业逐渐走下坡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当企业进入低潮期时,勇夫必弃之。
 
  士为知己者死,如企业能关心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并提供一个展示其才华的平台,我想在薪酬合理的情况下,才能留得住人才。
 
  如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甄别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是企业必须面对且认真考虑的首要问题。
  
 

江平辩才:

  “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国铭总在成长和认知的实践中的总结和我们的观点不谋而合。
 
  因为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职位的定位和要求是不一样的,职位对企业的价值贡献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合适职位的人选的胜任力和关键行为力要求是不一样的。这个要求客观的需要岗位原来的人才所具有的能力、愿力和资源必须能满足岗位新的要求。
 
  这个要求其实就是一个人在岗位上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能力。因为任何一个人只有在他的岗位上交付结果,他才有价值!他才是人才!
 
  这恰恰是我从国铭总身上所读到的最核心的内容。从见他的第一次,我对他的标签就已定格了好多元素,潮汕人,海归,双研究生学位,给你沟通任何时候都会让你很舒服。越来越多的接触和共同参加一些活动中,我越来越感觉他的人脉之广,合作的同事、离开的同事、学者、官员,大家对他的尊重和欢喜是发自内心的。
 
  这种感觉像磁场一样吸引我职业化去研究他,最终得出的感觉是:博学但从不卖弄,敦厚而富有情趣,严谨但不乏圆融,热忱且永远真诚。这些概念在我的心底也一直在影响着我的前行。
 
  这是一篇人才系统观的雄文。更是国铭总多年坚持和秉承的原则和方法,也是他一路稳健上升让人景仰成为标杆和典范的逻辑和原理。愿这个系统的人才观能照亮和指引更多渴望向上的职场中人。
 
  我想这就是才人说和国铭总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