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ENT THEORY / 才人说

中国专业猎头合伙人孵化平台!中国猎头行业品质标准建设者!

钟梓鉴:风控官的成长路


1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他人所长,吸收经验,专注做好专业的事情,日积月累,就会成功突破和超越自我。

我感恩20多年来在金融系统的历练,感恩成长路上给予自己知识和体验同事朋友。

 
人生转折
 
          2000年的时候,已经在银行系统默默做了10多年综合业务,身为骨干,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懵懵懂懂进入了信贷部门。从信贷综合员做起,处理信贷综合业务和楼宇按揭业务,一点一点地累积工作经验。曾经要好的同事说,我的性格不适合干信贷工作,信贷工作需要抽烟、喝酒,能说会道。说实在,我真的都缺,但我相信这不能成为信贷工作的固有模式。在两年多的时间内,自己所从事的楼宇按揭成为该行的业务标杆,各支行按揭工作人员纷纷前来取经学习。
 
          2003年,我所在的银行举办首次竞聘上岗,经过努力,认真准备,做好攻略,克服信贷从业年限短,信贷管理经验和历练不足等问题,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众多高级信贷管理人员参选的情况下,最终以微弱优势获得具有科级信贷审批委员资格。
 
          审批工作需要艰辛和付出的,在审批工作的基础上自己主动承担了书记员的全部工作。我像海绵一样,放下面子,孜孜不倦地虚心吸收同事的经验、信贷知识和信贷管理理念,逐步得到了同事的认可和赞赏。
 
2
   新台阶、新视野
 
         在信贷审批工作历练两年后,所在行举办了第二次岗位竞聘。这次竞聘的岗位是计划信贷部副经理,有行政职务科级干部,再干3年的审批工作后再考虑的晋升机会的计划提前了。时代给予我们机遇,关键是你是否愿意去把握,勇往直前。这次顺利竞聘取得了职位,迈上了全面信贷管理的道路.对我来说,这是新的征程、新的视野、新的挑战。
 
         “世上本来没有路,只要人走多了,就成为路了”。不是科班出身、没有背景在工作中的压力自然不少,在信贷管理路上走得异常艰辛。敢为天下先、迎难而上。我承担了信贷规划和管理、贷款审查、信贷队伍培训、产品开发等大量工作,首创客户经理管理制度、汽车经营权质押贷款、物流仓储业经营贷款、村镇组织贷款、村民贷款等一系列的特色产品,为所在行创造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自己也获得良好的成长体验。
 
3
         转型
 
        从事信贷工作,无疑是获益良多,但是离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方面还有一段距离。2008年,随着所在行完善职能改革,将计划信贷部分设为公司部和风险管理部。基于自己具有从事多年信贷内部管理工作基础和良好的文字功底,也擅长于信贷组织和规划,我向领导主动提出担任风险管理部负责人。
 
        这段时期,所在银行还没有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在没有总行相关性指引的情况下,走马上任。风险管理工作量大,事无巨细,自然忙得不可开交。凭着一股闯劲和拼劲,终于卓有成效地建立了风险管理体系,完成了全辖业务风险监测、风险分类、预警和处置、信贷档案的集中管理等全面风险管理。
 
4
         一叶障目的思想升华
 
        信贷风险无处不在,就是猫和老鼠的关系,一不小心就会中招,时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记得有次为解决银行营销力不足的状况,我部成功营销了近5000万元的抵押贷款。该业务所有的材料、报表、银行流水等都“非常优质”,符合我们日常设计的风险模型和管理要求,可视为优质抵押贷款。但在后续的贷后检查中发现,除工商登记资料、抵押登记和客户签字外,银行流水和加盖的银行印章、抵押物租赁合同等相关的资料都是伪造的、抵押物存在高估。
 
        天呀!仔细分析业务操作过程,发现客户经理未按要求亲自到银行现场打印流水,与租户核对租赁合同。后经进一步核查、发现该借款客户的实际控制人曾供职于特殊的“机构”,多重身份,该贷款所有材料都是为融资而进行“精心制作”的,特别是银行流水仿真度极高,以假乱真,这是融资高手给我们做了个“局”。好在该借款有真实抵押,设定了防火墙,客户也有能力归还而未形成不良贷款。
 
        教训深刻,领导没有责备,只是轻轻说了句“一叶障目”!
 
        我茅塞顿开,如醍醐灌顶:是呀,一片叶子均可以蒙蔽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真实的一面。对待问题,必须正反思量,往往美好事物背后,都隐藏着巨大风险。可以疯狂营销,但必须理性审贷。透过事物表象,去挖掘事物的真相,从真相中找到风险的控制措施和答案。
 
        世事皆虚幻、须静心以视之。对于所有的风险业务,以清净心对待,不为外来因素、欲望、贪念和执着所干扰,在清净中寻找智慧,就能发现事物本质。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有的风险控制措施都是法、都是虚幻的,如果执着于这种法门,均可蒙蔽自己,而万劫不复。不执着于某一定式,就能在既有的法门里面寻找破解的不二法门。
 
5
         遇见骗局
 
         “万事万物皆有象”,善于从事物的表象里挖掘事物的真相和隐藏的风险。
 
         记得在某鞋材公司的提供贷款资料中发现:银行流水和报表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匹配,经营业绩理想。该客户为他行客户,初步看来是个优质客户,能营销这样的客户实属不易。但是,从仅有的材料中,我发现了隐藏的骗局。
 
一是该公司是鞋材公司,其时全球性金融危机刚过,企业经营规模和资金需求大幅上升,不合常理。
 
二是企业经营多年,收益、利润和资本公积相当理想,但是多年积攒的现金不在账上;同时,尽管企业每年收益可观,但是不断增加贷款规模、仅投入少量资金建设厂房,厂房不足以匹配抵押贷款。
 
三是该企业的控制人是台湾人,显然有抽离现金的情况,通过增加银行负债,抽逃现金,将空壳公司留在大陆目的。
 
在经过粉饰的报表中发现了骗贷的象,经营者的思路跃然纸上。
 
我把我的判断结果告诉审查人员加以防范,但未引起足够关注,他们置换到他行贷款可谓“过五关、斩六将”,经总行审批通过,形成了巨大的资金损失。
 
透过财务报表,静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经营者的行为表象。
 
    又见骗局
 
2015年,我供职于某村镇银行审计部负责人时,因业务需要接待一批客户:
 
某贷款申请人经营新建的皮具城,申请人带着律师团队前来洽谈皮具城商户贷款业务。面对该情景,我第一时间就做出这是骗局的判断,必须谨慎防范。原因是借款人已经找律师来规避贷款违约,“早有预谋”。
 
          我强烈要求风控部按本行正常的流程进行调查、审查和审批。可惜该行不重视风险,没有采取积极防御,造成几千万元不良贷款。这又一通过看“表象”发现的问题。在后续审计发现:查看企业经营地,借款人通过套取银行资金、投资到其他资本平台的意图和行为更是跃然而出;
   
          同时,发现企业将XX慈善公益会在场内作为宣传,故作“大爱”;广设POS机批量为商户“做流水”、与我行举行一系列的联谊活动,来麻痹银行。我意识到,当时社会有多家培训机构专业培训客户套取银行资金。上述的表象,恰恰印证了这些诈骗套路出现。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易经》告诉我们易变之理,《道德经》教会我们遇到困难,以变通的方式解决。“君子见善则迁”,因应时代、因应场景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风控应对。
 
在村行担任审计工作是挑战,也是从未从事的工作。在信念的趋势下,欣然接受。积极转变工作方式和措施,完成全行公司治理、制度治理、审计和监管评级工作。
 
          从事互联网金融行业工作期间,在仅有的监管政策下,完善创新了公司风控制度、规程和业务指引,卓有成效地通过了监管核查。


预则立
 
         学习乃永无止境,当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时代,不进则退。尤其是金融创新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出现,传统的银行金融知识和经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才能缩短差距,提升风控能力。在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前,就提前研究供应链金融和保理等业务;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后,就提前学习融资租赁、私募基金等,金融模式和风控模式得到较好的创新。
 
         无欲则刚、回归本源
 
         做风险控制工作,不得过度的贪念,一旦贪念产生,就是产生判断的偏差,无欲则刚,则生智慧心。
 
一切的风险控制手段都归功于遵守法律、行政规章、监管要求和公司制度,只有切实执行到位,风险自然控制到位。
 
一个风控官的成长,需要自律与坚持,学习和提升,发展和创新,永远在路上。
 

江平辩才:
都说银行好风光,我看金融风险高。
 
这是我从梓鉴总的这篇文章中所感觉到的,同样是我和很多金融业的高管沟通时所感觉到的。这是他们的累。发自内心的累。但更是他们工作的环境和乐趣。
 
一个在金融业做过20多年高管的朋友告诉我,金融的本质就是风险控制。这句话给我带来的直接判定是,金融业的高管从业风险太高,换句话说,金融业的从业者职业发展之路相对崎岖,不太平坦。
 
但我们研究梓鉴总却发现他一步步向上一天天成长。他的每一次换岗都对自己是一个挑战但更多是一个体验同时又是一个新的收获。
 
我对梓鉴总的理解是:他在把他的职业把他从事的工作内容回归事物的本质。从喧嚣和纷繁中透过事物的现象去理清事物的本质和逻辑。
 
这一点恰恰是很多职场中的人所不足的。从而让自己无休止的陷入困境和无穷烦恼之中。
 
透过梓鉴总的平淡而朴实的经历,我们可以感觉到这样的一些元素,一些因果: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他人所长,吸收经验,专注做好专业的事情,日积月累,就会成功突破和超越自我。我说人不怕笨,一个专业有一百个知识点,我一天解决一个三个月就全懂了。以在路上的心态不断的去吸取那怕象蜗牛同样有你的成功!更要树立成功在路上的思想。
 
          机遇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关键是你是否真的愿意去把握。一个真的愿意把握机会的人会在平时不断的积累,会时刻准备着,朝向他想要的目标,勇往直前。尤其是在职场中没有背景的人,在工作中的压力自然更大,职业发展华山一条路,敢为天下先,迎难而上。
 
         世事皆虚幻、须静心以视之。以清净心对待,不为外来因素、欲望、贪念和执着所干扰,在清净中寻找智慧,就能发现事物本质。
 
职场中行走,不得过度的贪念。一旦贪念产生,就是产生判断的偏差,无欲则刚,则生智慧心。
 
我想这应该是梓鉴总,一个没有背景但一直脚踏实地永远在前行的最真实的职场葵花宝典。
 
我相信成长中的梓鉴总,在职场上一直自律与坚持的梓鉴总,路将更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