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ENT THEORY / 才人说

中国专业猎头合伙人孵化平台!中国猎头行业品质标准建设者!

徐海元:中小学名师专业发展的向度和特质


1
          1931年,梅贻琦在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时,曾发表过一个著名论断:“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其意是说,一所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学,不在于有多少富丽堂皇的高楼,而全在于有数量可观的优秀而著名的教师。纵横以观,大学如此,中小学亦然:治校办学的关键是要有一支德业双馨的教师队伍!


然而,德业双馨的中小学名师,其专业发展的向度是什么,又需要具备怎样的特质呢?
 
          向度是指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构成的维度。中小学名师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努力成为专家型教师,成为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既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又有高强技能和突出业绩的优秀教师,这种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构成维度则是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作为专家型人才,这种优秀教师通常需要具备“三专”特质。
  
2
          第一是专心,能够将其专业价值和情感集于一端,不仅深爱从事的工作,而且深怀责任感和使命感。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当年在工厂上班而被作为厂长接班人培养时,却先后共70多次以多种方式向厂领导表达“要当老师”的强烈心愿;而一旦成为教师,便几乎把全部时间和精力用在教育教学上。魏书生的这种专心,蕴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强烈的责任意识、使命精神;正是因为这种对教育事业的认同价值和情感,魏书生才成就了他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传奇,创造了无人能及的教育奇迹!
                           
3
          第二是专注,能够将其人生时间和精力聚于一点,不仅勤奋到忘我的程度,而且具有恒久坚持的韧性。江苏省南通师范附属二小原小学语文教师、现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吉林,这一辈子可能几乎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全身心地研究和实践其创立的“情境教育法”;在其长达数十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她尽管也遭遇了很多困难,但始终没有畏缩和放弃,最终使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荣获了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第一名,成为影响海内外的著名教育流派。
 
4
          第三是专业,能够使自己的专业能力秀于一方,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优秀和卓越于普通教师。一方面在理论上研究深入,具有较为厚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往往见解深刻独到;另一方面在实践上技能高强,业绩突出,既是青年教师咨询问教的高手,又是青年教师效法学习的经师。上海市中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起始学历并不高,却创造了惊异于教坛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其时,他倡导的“双主”教育思想已远早于全国课改理念,可见其研究思考的深度和前瞻;至于其“四式”,则不仅易懂好记,而且易学好用。
  
5
          专心,强调的是名师的专业情意,对于教师职业的情感归属和价值认同,是名师得以专注其学科知识、专业其教学技能的必备前提;专注,强调的是名师对专业知识的投入程度,对于专业功底和专业技能倾注时间和精力的状态,是名师得以夯实教育教学功底和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的必要条件;专业,强调的是名师的专业技能指向,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应该达到的业务高度和深度,是名师得以优秀和著名的必然结果。
 
          没有专心于教师职业的情感归属和价值认同,就不会有专注时间和精力于业务修炼的物我两忘的职业状态,而没有专心和专注做必备前提、必要条件,则优秀和著名的必然结果就一定缺少了必具的基础,事实上也将是无法企及的目标指向。
 
6
          全国著名的湖北省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在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经验时,曾体会尤深地说:“发展自己是我们每个人真正的大事。从中小学教师工作的特点看,没有业余时间的利用就没有优秀成果的产生。因为,发展自己的基本要求是钻研教学,形成特长;因为,走向成功的基本前提是勤奋积累,专题突破。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一蹴而就的成功只能是想像中的故事。”(文见《没有业务时间就没有优秀的成果》)所以,他感叹自己是“一个几乎没有尽情享受过节假日的人”,即便是在人皆尽欢的国庆和春节等长假里,也是在潜心埋首于自己钟情的研究之中。
 
可见,专心和专注对于名师的专业发展指向何其重要;试想,专家型教师如果没有专心、专注和专业作为维度支撑,余映潮们的名师又何以能成果优秀、声名远播呢?
 
          特质者,特有的内在素质也。当专心、专注和专业一旦成为名师附着于外、深藏于心的素质时,其专心就成为一种习惯,其专注就成为一种常态,其专业就成为一种优秀;当专心、专注和专业逐渐成为普通教师的工作习惯、生命常态和卓越追求时,普通教师也定然会因为追求卓越而超越优秀!
 
 

江平辩才:

一千七百九十一个字,当然还包括标点符号在内。一起精致的构筑了名师是怎样炼成的逻辑方法论。
 
          精致在哪里?精致在结构。汪洋恣肆却又百转千回,大开大合依然如水行云。我只能说得益于结构的妙。结构严谨就是精致。打得开收得拢就是精致。一开篇立论恢宏,但又单刀直入,直指名师人才的向度和特质,纹理在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落笔在专注、专心、专业。前后呼应,首尾相照,字不多,气不燥,娓娓道来,就是和你在拉家常,就是和你在面对面聊天,一点点渗透,一点点沁入,这何尝不是老师的风范?结构的精致中,我恍惚感觉海元老师在黄冈中学课堂中的飞扬,用结构的严谨撬开求学者的心扉,同样用慎密的逻辑打开求学者的脑洞。
 
          精致在哪里?精致在思想。思想是有香气的。闻香识才人。古人讲文以载道,道是什么?道是提炼的观点,道是已验证的理论,道是有用的道理,道是能传承的思想。道在香气里,香气就是提炼就是验证就是有用就是能传承。能够将其专业价值和情感集于一端,不仅深爱从事的工作,而且深怀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就是专心。能够将其人生时间和精力聚于一点,不仅勤奋到忘我的程度,而且具有恒久坚持的韧性,这就是专注。一方面在理论上研究深入,具有较为厚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往往见解深刻独到;另一方面在实践上技能高强,业绩突出,这就是专业。海元老师对专心、专注和专业这样的定位是在实践中思考后的总结,是在总结后反复应用的提炼,所以这种思考和实践后的结果,养成了海元老师对人才培养对人才认知的思想。正是这个思想香气四溢才引来更多的名师效应,也让他成为广州的首批名师首批教育专家。
 
道可道。一个名师的最核心的价值是要让他的思想传播,像花香一样,沁人心脾。
 
          精致在哪里?精致在案例。全文从案例入手,用事实说话,不教条,不本本。从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的论断到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专心,从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吉林的这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全身心地研究和实践其创立的“情境教育法”的专注,到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创造了惊异于教坛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的专业,最后又用全国著名的湖北省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的成长经历引导大家去思考一个名师是如何炼成的。案例导入,丝丝相扣,无牵强附会之感,恰醍醐灌顶功效。
 
          精致在哪里?精致在经历。经历是一个人的历史,未必是一个人的财富。但经好了历,并且在经历中不断的思考、总结,经历绝对是你最丰厚的财富。对于海元老师而言,他的每一段经历都是他职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注脚。他在中国著名的出了黄冈考卷的黄冈中学做到了党委书记、副校长是因为教而优则仕,被引进了广州,从南沙学校校长一路到天河教研室主任,又一次被作为名校长被增城引进做了增城教研室主任,这一路的飞扬我更理解为一路的沉淀。这种沉淀他也有了更好的解读:当专心、专注和专业一旦成为名师附着于外、深藏于心的素质时,其专心就成为一种习惯,其专注就成为一种常态,其专业就成为一种优秀;当专心、专注和专业逐渐成为普通教师的工作习惯、生命常态和卓越追求时,普通教师也定然会因为追求卓越而超越优秀!
 

无缘,我没能在黄冈中学做过海元老师的学生。

有幸,共武穴家乡我们一年有几次面对面聊天。
 
那份酣畅。那份忘我。回归了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