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ENT THEORY / 才人说

中国专业猎头合伙人孵化平台!中国猎头行业品质标准建设者!

王军:从战士到五百强公司总裁


1
  从青春年少进入军营二十载,到今天成为一位500强企业职业经理人已经30余年。30多年的历程让我深深地领悟到人才成长的必备要素。而最初的军旅生涯的二十载是我一段最难忘历程。农村来的新兵最大梦想是考上军校、当上军官。选择从军那一天起我就坚定梦想,绝对不能再返回农村。
 
  1984年4月是我入伍后的一年半,军校是我高考之后再一次面临决定人生前途的拚搏。半年的准备期间,每天凌晨5时起床,晚上12时休息是我雷打不动的铁规,一天中比常人多4个小时的文化学习,那一年我以士兵考生第一名的成绩录取到昆明军校。从此我深深的知道勤奋和努力是可能获得你想要的结果的,再加上一个坚定的梦想一定会做到的。
 
  同期,中越自卫反击战正在进行之中,我的一些保送生同学参加过中越自卫反击战,军校的附属医院很多是战场转下来年轻的伤兵。亲睹残酷战争的结果,也给我带来对生命价值的无比珍惜。于是我也用一种近乎残酷的体验来测试人生的意志和生命的力量,我身背45斤砖头参加五公里急行军,并立即攀爬昆明西山陡坡,途中几次晕倒,仍然成为100人中唯一攀爬到山顶的斗士,这个经历一时成为军营的一段经典故事。
 
        从此我深刻认识到“坚持”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成功留给坚持到最后的勇士。
  
2
 
        1989年军校毕业之后被选送到北京深造,那一年我开始有了第二个梦想,做一个知名成功的外科医生。1990年因梦想我成为穿着军装开办自己医院的第一人(每年上交军队三产10万元),我寻找机会师从国内两位顶级外科专家,我有机会遍寻各种专业学派,甚至运营自己医院的同期,进入上海瑞金医院外科跟随微创外科导师两年,有幸成为国内第一批微创外科医师。
 
那一年28岁,我已掌握并独创了一项外科技术,军内外多个媒体报道我的故事,新民晚报甚至将我的照片刊登在头版,无意中成为名医。
 
我明白勇于解决问题,挑战传统和“创新”,才有机会让你脱颖而出。这个世界没有不可改变的事物,只要你有变革的思想。
                            
3
 
          我的一些病人本身是上海三级甲等医院院长及政府高官,长期每天平均10台手术的数量也让我面临巨大压力,即使吃饭也只有几分钟时间,没有人替代我,即使病倒也不能休息,每位患者都是等待四个月以上才有机会由我手术。就是那几年面临的工作压力和超负荷工作,让我更加快速成长。
 
          那个时代的军人没有发财的梦想,九十年代初年收入就已达到二十多万元,生活的富足并没让我知足,只是给到带来更大的迷惘。每天重复的工作让我认识到医生只是工匠,可以说人只是机器或者工具。我觉得人必须有更加深层的思想和更多的文化积累。
 
          也是那几年我迷恋上西方现代哲学家的思想,几乎西方所有的现代哲学家的书籍我都会去研读。从宗教哲学、悲观主义、酒神精神到存在主义哲学、逻辑学等,读书时候我会一字排开5-6本。
 
          对新知识巨大渴求表观层次是急不可待,其实内心是在寻找思想层面的升华,寻求精神层面更高的境界。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位诗人汪国真、郭洙若给我一份惊喜的同时,更多的是踟蹰和迷惘。从此,我给自己人格定下道德层面的准则,思想上有自己深刻的认知和领悟。“思想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4
1994年军人不能从商的政策打破我过去的梦想,只能放弃自己的医院,我决定保留医生职业,渴望成为一名经济学家。于是我自学经济管理本科,学习风靡一时的萨妙尔森的西方经济学。
 
          1997年开始报考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学位班,连续两年每周五天课程补习(第一年没能通过),那时上海的交通非常糟糕,每天下班后四个小时在公交车上,三个小时文化课。两年来没有看过电视,没有参加过应酬。从初等数学补起,直到完成高等数学课程,最后竟迷恋上高等数学。
 
          1999年经过全国联考正式进入MBA学位班,经历两年半的经济管理课程学习。这期间我的学习成绩排名是前列。管理经济学、运筹学等最有难度课程成绩也是同学中最好的,当然每天我花费学习时间也比别人更多。直到今天也会有人问我,一位医生出身为什么会懂得产业战略?现在大家应当明白我也曾经科班出身。
 
这一时期的经历让我明白:知识总有一天会有用,梦想永远不能放弃。
  
5
 
         从军二十一载,我于2004年放弃国家公务人员的机会,选择自主择业。希望以自己过去的经历,重复以前的辉煌。借助他人资金创办上海浦东第一家民营医院、托管南昌一家公立医院、运营浙江台州一家社区医院,也支持过很多军队医院项目,让一些伙伴获得成功。风风雨雨的几年里让我饱受人生最困难的时刻,也是最辛苦的时刻。
 
        这些经历让我明白:没有找准正确的伙伴和平台,你离成功还很远。而能够选择到合适伙伴的概率不到10%,因此成功路上只能是永不放弃。
 
        2008年我选择生物科技临床转化应用领域发展,这回归到我擅长的创新领域。三年时间获得这个领域大的发展,我创办生物科技公司也以100万元注册资金获得5000万元风险投资,并在苏州建设国际最高标准的GMP生产车间——这是自主创业一段最成功的经历。尽管与投资方主营业务认知不同而选择退出,我们还是成为一次融资经典案例。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资本的力量超越人的价值,只有不断地提升人的价值才能与资本并论。
  
6
 
  2012年受聘同济大学东方医院,筹备干细胞转化医学中心,同期出任香港一家以生命科学为主业的上市公司CEO,实践资本与产业的结合。2014年在深圳再次联手投资人创业高科技公司(中生健康产业集团),并三年内实现公司近10亿市值(融资计算)。
 
  这一期间我理解产业与资本的结合的必要条件。
 
也认识到:事业的成功需要有共同价值观的人。当事业发展到一个高潮的时候,也是价值观出现分歧之时。
 
2018年,我又将开始一段新征程,出任一家500强产业总裁,用3 年时间实现我梦想的最终部分:创造产业一体化共享平台,打造中国健康产业领军企业。
 
感谢广州午马的约稿,我谈不上人才理论,只能以自己浅薄的经历陈述人生的历程,也许能够对年轻人才有一点帮助。因工作太忙碌,无法用更多的时间去撰写,文章疏漏之处请包涵。                        
 

江平辩才:

记录式的叙述尽管唠叨,看似流水记忆,其实活生生的一幅人生画卷。读来沉重难免悲怆。
 
          我之所以没有改掉原文的很多句式甚至词语,尽可能原封不动的呈现出来,是因为我希望更多的保持王军总在写作这篇文章时的情绪和呼吸。我希望我们才人说的每一个读者从王军总的叙述中感受到他内心的最真实的意图,触摸他心灵的思考和沧桑,洞悉他写作过程中一呼一吸的明媚和痛快。
 
         这篇王军总的成长历程,何尝仅仅是发生在王军总一个人的身上?万千职场中的经理人都会有王军总所经历的一点甚或是全部。只是职业不同而已,只是时间不同而已。但经历的心态、对命运的抗争、向上的意志、得志时的迷惘、失意时的哀怨和对理想的孜孜以求有哪个人不曾有这样的感觉?只是王军总把这个感觉真实的记录出来了。
 
         一声叹息。岁月没有饶过我,我又何曾饶过岁月?网络上的一句经典自嘲,道尽天下人心扉。包括你我,无关西东。
 
         王军总是个普通的人。人唯普通,所以正常。正常的人就会有正常的想法。农村人想出来改变农村的身份,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一点。没有关系,只有靠勤奋争取机会,只有靠吃苦赢得结果。我读到王军总每天比别人多学四个小时我一脸泪水但根本不惊讶。因为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亲身经历。
 
          我大学毕业后没有关系被分到粮食系统的一个大米加工厂。厂在乡下,我想到城里我想到机关,每天晚上11点下班后我回我住的猪圈开始写文章到凌晨,早上七点依然上班。我从没感觉苦也没感觉不应该。我认为我只有这样才会有我的未来。
 
这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正常的想法。
 
         王军总是个真实的人。人唯真实,方见质朴。真实两个字写出来有点好笑。但真正把真实作为一个人的特点去讲去总结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真实在当今的社会已经是一个稀有的东西了。多少人不敢把自己的想法流露出来,藏匿在内,这是一件非常悲哀的色彩了。一个真实的人任何时候都是会本色出演的。不矫揉造作,不故现媚态,客观表达思想,本色展示过程,哪怕粗暴粗鲁,哪怕单刀直入,这份简单,就已让人不累,就已让自己不累,开心自在,香满乾坤。
 
          今天早上立春。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话发到微信的朋友圈,摘录在此:面对源于骨头里的虚伪和虚假,真诚已经苍白得可笑。我们唯有比他更虚伪,才让他感受你的真诚。
 
我不希望世界是这个样子,所以我只有以我的真实和我的价值让更多的人懂得,真实是让他自在和别人舒服的本源。
 
          王军总是个有理想的人。唯有理想,才会选择。什么是他要的?什么是他追求的?王军总在职业成长的过程中,有过太多次选择,这些选择有太多的迷惘和不清晰,让他走了弯路;这些选择同样有太多的既得利益的放弃和未知未来的困惑,让他阶段性失衡。但他从来没有放弃的一个东西是,他的理想。他一定要在人生的不确定的状态下丰满他的理想。
 
这是他唯一的活着的价值和意义。
这是他唯一的坚持前行的方向感。
 
一个人的理想和使命感往往会化腐朽为神奇,变不可能为完全可能。
 
感恩一个普通、真实、有理想的王军总,质朴的解构了前三十多年的职业历练,给我们充盈了人生的理想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