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伍老师下了命令让我论人才,诚惶诚恐,慌忙中居然答应了。但我的内心是空虚的。我一向仰视身边的人才,但要对他们“评头论足”,廓清他们的方方面面,却不能说个所以然来,搜肠刮肚之余只能把自己的想法,观察体会写出来,写来写去就想到我的几个老大。他们不说是人中龙凤,也是一等一的顶级人才,都是草根出生,有的困难到不能再困难,有的窘迫到只剩下一个员工,有的是创业走到无路可走,但他们都基于自己的专业,靠着自己的才气,都做出一番事业,成就了自己,也帮助了社会和个人。他们的成功绝非偶然,他们都是人才,都有超常特质。
2
人才都是在坚持中成长起来的。因为是从零做起,所以老大们的工作就非常复杂,非常具有挑战性,非常需要有耐心,非常需要有韧性。员工来了又走,团队聚了又散,市场失而复得,整个的创业之路就像海上行舟,如果不相信有彼岸,不咬牙坚持,不在绝望里坚守,在希望里清醒前行,那就随时会沉没,随时会放弃,随时会泯灭。他们恨过哭过笑过,但所有的困难都一路踏过,直到坚持到最后的成功。老大们的经历让我想到花了整整二十八年,无数的苦难,无数的挑战,无数次走到跌倒的边缘,但最后还是让中国人站起来的团队—中国共产党和他们的领导人。他们也许没有那么伟大,但是在困难面前坚持并能战而胜之,是他们共通的。人才是坚持出来的!
人才能够找到合适之所并能发挥所长。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个人即便再有能力,如果始终找不到用武之地,除了慨叹生不逢时,千里马不遇伯乐之外,他们也要反躬自省,在机会多多的当下,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舞台来发挥自己,展示自己,成就自己,那这样的人才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够全面的,甚至都算不上人才。恰恰相反,我的老大们凭借他们出色的表现,灵敏的嗅觉,和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他们或能够获得雇主的器重,命运的垂青,得到他们立足壮大的地方,从而让他们能够如鱼得水事业一日千里的大发展。
3
人才能够改变环境并使之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我伴随老大们一块创业,见证了他们改变环境的一个又一个“丰功伟绩”,他们一个“屌丝”,除了手上的一点专业,心里一点胆气,其他可供支撑的东西少之又少,但他们的故事从开头到结尾都非常精彩,他们或凭一己之力,或者借东风,或者抓住难得的机会,打破常规,不断的拓展,开拓属于自己的领地,大力改造不利于他们生存发展的环境,他们看上去在任何时候都具有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能力,实际上拼搏才是他们改变生存环境的源泉。
人才需要有与众不同的抱负和眼光。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是一个非常前沿的科学领域,在这个产业还不成熟和很多地方还只是理论上可行的时候,有的人随波逐流凑个热闹,有的人浑水摸鱼,能捞一把就捞一把,甚至干了坑蒙拐骗的事情。我的一个老大则坚持标准化和创新发展之路,说出其抱负真的是气势如虹,他们坚守“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一个大的科学领域领先世界”的理想,不断创新,不断拉高这个行业水准,同时他坚持要把自己的工作写到国家行业标准里去,为行业发展定标准立规矩,帮助这个行业健康发展。虽然他们还差最后一公里没有走完这个行业的上市之路,但是我们相信他们的抱负和眼光,一定会帮助他们笑到最后,并成为领导行业的英雄。
4
我欣赏老大们的才气,敬佩他们如一粒种子形成一片绿洲的开创之举。无论环境多么不利,但都能爆发出能量,不断改变,征服,再改变,直到打开新的局面。除此而外我对于老大们的敬佩还在于他们具有归零再造的能力和勇气。当下,技术在不断的更新,生活数字化使”易”成为一切生活的主题,这个时代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节奏,抱残守缺,亦步亦趋或者夜郎自大,不能以未来已来的眼光,改变自己摆脱旧有的自身束缚,那一定不是“人才”之举,一直以来老大们都能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保持英雄本色,能够回到“零点”上看自己看问题看世界,不断归零再造,以空杯心态成就他们的今天和明天。
人才往往能够把控复杂局面并能一柱擎天。当企业或者一个产业的发展最后结果还难见端倪时,人才在这时会以超出常人的智慧和眼光,能够以隆中对的超视距看出三分天下的大势,能够在长坂坡大喝一声吓退百万曹军。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技术更新产业迭代频繁,形势一日千里,各种局面让人眼花缭乱,经不住考验缺少定力,稍有不慎就会把企业引入歧途,甚至万劫不复的境地。幸运的是我的老大们都很了不起,在这一点上都有过人之处。
5
人才往往对一时的得失显得很淡定。路很长,他们能够看淡眼前的成功失败,即便当下平淡如水,身居闹市无人相识,即便在别人眼里身无长物,但不为世俗所困,哪怕失败多次也能够以大器晚成和时候未到来宽解自己。对于个人和企业的成功能有一颗平常心,不急功近利,顺利时飞龙在天,不顺利时潜龙在渊,这对于个人和企业的发展会是很大的帮助。很难想象,老大们是如何度过那些孤独寂寞的时光,并且守住那颗平常心的。
6
人才需要些专业的傲气。我理解的这种傲是对专业的自信和坚持。我是喜欢这样的人才,独立特行,彰显人格魅力,本身就是非常诱人的,我一直深深折服于老大们身上的傲气,才气。
我轮换着为老大们打工,真的是心甘情愿,甘之如饴的,非常幸运的是我看到了他们凭借个人的才气和运气,获得成功,走向人生巅峰,人生的经历不同,但他们“英雄本色”是共通的。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被老大们的精神附体,从他们身上获得了神奇的力量,集他们的优点于一身,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
我欣赏人才,乃至于崇拜,不能和人才相遇,人生真的就是白走一遭。一路走来,老大们的意气风发,才气如日月之光,照亮他们自己前行的路,也行走成一路风景。
江平辩才:
这是个读到博士的技术型男对人才的看法。他眼中的人才是他曾经和现在的老板。当然,被他看作为人才的老板为什么是人才,是有维度的。这恰恰是文章的精髓所在。
第一个维度,人才一定要坚持,要有韧性。三心二意,今天南京买马明天北京做官一定不是人才,因为没有坚持是没有结果的。尤其是在看不到希望看不到结果时的坚持。这份坚持本身就和结果无关,这份坚持更多的是理想与信念。其实陈阳总第一个表达的维度是信念和理想。是人才一定得坚持自己的理想,一定要为理想奋斗终生。
第二个维度,人才得适应平台。人才未必一开始就是老板。不是老板时的人才是一定得适应平台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主动选择平台,但所有的人都会有个平台。不管平台如何,真正的人才一定会融入平台,在推动平台的发展的过程中,让自己的能力成长,资源成长。适应不了平台,在陈阳总眼里是你的情商不够,是你的职商不够,你连你工作的老板都不能信任你,你还是人才?
第三个维度,人才是能改变环境的。环境固有好坏,对于人才来说,敢叫日月换新天,化腐朽为神奇,在逆境中变顺境,让不可能成为绝对可能,这是需要创新和创造精神的。陈阳总眼里的人才是必须不等不靠,既能整合现有的一切资源,又能推陈出新的创造出更多的优势,这就是人定胜天的再生气概。
第四个维度,人才一定得有眼界。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这就是前瞻性。一个行业,一个项目,一个机会,其实都是摆在大家的面前的。问题在于别人看到了,你没有看到;别人感觉到了,你没有感觉到。眼界会带来行动,眼界同样会带来坚持。行动和坚持一定会给到结果的。
第五个维度,人才敢于承载失败和挫折。创业也好,事业也好,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一个人在失败中颓废,在挫折中低沉,不思进取,不敢从零开始,是不能成为人才的。是人才一定是打不死的李逵!是人才一定是倒下一百次还会第一百零一次站起来。这份坚强绝对是人才。
第六个维度,是人才一定得控场。我非常认可陈阳总的这个观点。我在讲领导力的时候总结了领导力的八维模型,其中一个就是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快速做出决策,这就是局势的掌控力。不慌乱于场,不迷惑于外,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把抓,这就是人才。
第七个维度,是人才胸怀远方。不计较眼前,不计较一时,目标在前,笑看花开花落,没有这种神定气闲,何来未来已来?
第八个维度,是人才得有傲骨。这种傲骨是对专业的自信,是对战略的信心,是对事业的执着,是对方向的坚定。不媚俗,不乱从,不随波逐流。这样在陈阳总眼里活脱脱的大人才。
通篇就是一个老板是如何炼成的教科书。
其实我看陈阳同样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