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对人才战略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把人才强国战略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
纵观国内国际形势,人才竞争跨越国家和地域的限制,人才争夺已呈现白热化状态。从国家层面看,美国颁布了《美国竞争力法案》,日本连续制订了三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韩国2001年就出台了《国家战略领域人才培养计划》等,我国也相应推出了“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引才工程。从国内城市竞争看,各省市积极推出优惠政策,实施引才工程,如:北京“海聚工程”、上海“千人计划”、重庆“鸿雁计划”、姑苏人才计划等。各大中城市亦明确提出人才工作目标,如:武汉提出“让百万大学生留在武汉”、长沙提出5年吸引100万人才、西安提出“五年投入38亿元,引才育才100万”。
我是人才工作战线的一名老兵,真切地感受了人才对于一个区域、一座城市、一个行业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人才中心承担了引智引才的工作职能,更是对吸引人才、期盼人才有着更深的体会,对培育城市人才竞争力进行了一些思考。下面,我就结合重庆“鸿雁计划”引才,谈谈自己对一个区域、一座城市如何做好引智引才工作的一点认识和思考。
2
要有独特的城市气质
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做“北漂”“上漂”“广漂”“渝漂”“杭漂”……各种“漂”,并极力在这座心仪的城市里站住脚,留下来,而不在自己熟悉的城市或家乡打拼。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他们的认知中,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杭州等,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厚重的文化底蕴、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进而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气质。
以重庆为例,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战略地位特殊,处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承启东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同时,重庆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正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实现山水重庆的“颜值”担当。在生态自觉普及的今天,这样一个拥有良好生态、开放环境、发展优势的城市不正是各方人才所向往的吗?
3
要有优惠的人才政策
人才政策直观明了地彰显着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吸引力,2017年以来,全国各大城市引才政策相继加码,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可以说,各出奇招,从落实、住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等方面发力,力度空前。南京,40岁以下本科生可直接落户;杭州推出“全球聚才十条”“开放育才六条”……,吸引人才的目光。虽然这不是决定性因素,但不可否认它的作用。
我所在的重庆市,人才政策主要以市政府出台的《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渝府发〔2009〕58号)、《重庆市引进海内外英才“鸿雁计划”实施办法》(渝府发〔2017〕14号)两个文件为依据,并在2017年底,对上述两个文件部分条款作了修订,给予引进人才事业发展积极支持鼓励。如:引进的具有一定学术头衔、科研成果、荣誉的高层次人才,最高可享受200万元的安家资助和每月8000元的岗位津贴。认定的“鸿雁计划”人才最高可享受个人所得税额2倍的奖励,金额最高可达200万元。并推出了《人才服务证制度》。
4
要有适宜的创业平台
人才,看重的不仅是物质激励,他们更需要成就事业的平台,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在这方面,重庆有着思考并正付诸于行动。
市政府明确提出了把重庆建成“创新之城”“创业之都”的目标定位,而对应的底气和基础是重庆有8个国家级开发区、500余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研发基地,1个国家级和15个市级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70余所高校和300余所各具特色的职业院校。
同时,重庆作为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必将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及长江经济带发展,协同中新示范项目中,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为人才提供尽展才华的宏大舞台。
5
要有高效的引才载体
人才了解并走进一座城市,需要媒介,需要宣传推广,需要一个契机。在各种国际国内大型人才交流活动中亮相,实施靶向精准、私人定制式的小型洽谈会,设立的引才联络站常态定向宣传等,形成有效、持续的引才载体,有助于在“人才争夺战”中获取先机。
今年,重庆“鸿雁计划”海内外引才活动规划了“20+60”+“1”,即国(境)外引才20条线路;国内引才60场活动,其中市外引才20场,组团赴“双一流”高校15场,“积极参加华创会、留交会等1系列国内大型引才活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正抓紧实施的“博士渝行周”,邀请国内“双一流”高校的博士到感兴趣、对专业的企事业单位感知、体验,人才和用人单位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进来。目前,已征集博士X人,用人单位X家。
6
有真诚的人才服务
我们深知,留住人才,不仅需要政策激励,更需要通过人才服务,优化人居环境,让人才舒心、放心、安心就业创业。
为此,我市秉承“全面、高效、精细、温馨”的服务理念,打造引进人才“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全面落实人才服务证制度,按照“平台专员+联络员”的服务方式,为来渝高层次人才提供科技服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户籍、居留签证、配偶子女就业、子女入托、医疗、人才项目申报等服务。并及时兑现各项优惠政策和支持举措,以优质、系统、便捷、温馨的服务让人才向往重庆、集聚重庆,扎根重庆。
目前,覆盖市级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相关市级职能部门、区县人社系统、用人单位的“专员+联络员”队伍已达288人,初步形成了无缝对接的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未来的重庆,必将是人才荟萃之地、创新创业之城,同时,拥有“3D魔幻城市”之称的重庆,还是宜居的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欢迎各方人才来重庆安居、兴业,愿天下英才、入渝得水!
江平辩才:
上个月中旬去重庆听到最多的词汇是鸿雁计划。和企业聊天的时候,企业作兴奋状告诉我这个词;和人才机构沟通时,他们争先恐后的告诉我,来重庆吧伍老师,重庆有个鸿雁计划呢。重庆市人才中心荣军主任一见我又兴高采烈的告诉我,重庆出台了一个招才引智的鸿雁计划,然后一点一点的和我讲解鸿雁计划的核心。
可见鸿雁计划已经宣传或推广到深入人心了。因为重庆的兴奋点换句话叫G点已经拨动成功了。就连一向沉稳内敛但情商极高的荣军主任都是那样的情趣盎然,都是那样的情绪饱满,都是那样的情彩飞扬。所以鸿雁计划的深入人心确是重庆发展之幸。更是重庆人民之福。
要有独特的城市气质。要有优惠的人才政策。要有适宜的创业平台。要有高效的引才载体。要有真诚的人才服务。这“五要”是荣军主任诠释重庆鸿雁计划的核心真谛。
什么是独特的城市气质?为什么独特的城市气质能吸引人才?这两个因素是关联的。所谓城市气质就是一个城市的品质和味道,也就是一个城市之所以是一个城市而不是别的城市的内在因素,同样地处西部,重庆为什么是重庆?他不是成都,也不是贵阳?作为长江边城,重庆为什么是重庆,而不是武汉,同样不是上海。
这就是他的内涵。也可说这就是一个城市的基因,我们通常理解为一个城市的文化。
而对人才最大的引力就在于一个城市的文化。这个根植于骨子里面的东西,和一个城市的血液一起温润滋生一个城市的灵魂,也在不断的吸引更多同道的人来到这个城市,共生同长。
所以一个城市的品质和味道必将吸引同样品质和味道的人才投入城市的怀报。
哪怕这个人才身在海外星外,只要这个城市有他的味道,人才的自然追随是永远的。
优惠的人才政策一定是吸纳人才的利器。利器最好不要成为工具。如果所有制定的政策只是沦落为招揽人才的工具,那就可能成了领导政绩的短期效应。
最近到处抢人。大学本科直接入户,高层次人才房补一千万,提供创业资金200万,这是在引进人才还是变相的动用公权力作权力寻租???一个城市在制订人才引进政策之前是否做过城市的人才规划?当一个城市的产业不足以提供人才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人才引进只会造成人才过剩。这个时候是城市之痛还是人才之殇?
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的思考过,人才究竟需要什么?一切只为了房补创业资金而来的人才绝不是真人才!
人才真正需要啥?荣军主任解读得很到位:人才需要有适宜的创业平台;人才需要有真诚的配套服务。
是人才第一位他是有专业能力的。是人才都想利用他的专业能力在一个平台上去帮助平台做大做强做出效益,或者他利用他的专业能力借助一个城市的大平台去开创新的创业平台,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人才依赖的是他自身的专业,人才需要的是成功和成就,人才对城市的要求是公平自由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环境。
说到这里,我们大家都应该明白,从招商引资到招才引智,好多城市已经走在前面,并且已出现了抢人的现象。观念好,思路好,但如果不真正的从人才的需求出发,招人才是乱轰轰,人才来了后一定是闹轰轰。
但人才来了又走了,我们再去思考问题在哪?可能真的亡羊补牢了。
我觉得每一个城市去前置性思考我如何满足人才的最本质的需求,我如何让人才来了后在我这个城市快乐的生活,幸福的成就,想办法提高人才在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数,这是不是我们应该着力的地方?
当人才在一个城市安居乐业的时候,,这个城市的品质和味道更加有年代感了。
历久弥新。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