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ENT THEORY / 才人说

中国专业猎头合伙人孵化平台!中国猎头行业品质标准建设者!

黄宝华:人才=(能力+意愿)X道德



          【前言】江平兄一直在约我,想为“才人说”写点什么!只因最近一起很忙,国内国外飞来飞去,好象无法停下来,于是总是以熟卖熟,每次都是以各种理由推掉。可是我实在佩服江平兄的韧性和“厚脸皮”,无论你拒绝多少次,他总是隔三差五不断地通过电话、微信、QQ“骚扰”你,缠得我没脾气了。可不,那天我刚下飞机,头一个接的电话就是江平兄的电话,自然又是催稿命了,也许是最后通碟了,再不写可能连朋友都没得做了!于是乎,利用工作之余,写下这些文字,也算是对江平兄的一个交待吧!
 
2
          如果按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时间来说,我应该也算得上是一个HR老鸟了。自从1992年开始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来,至今已有26年了。我曾先后在美的集团、科龙集团、奥飞集团、虎彩集团和环亚集团等大型企业担任过人力资源总监(HRD)、首席人才官(CHO)、副总裁(VP)和首席运营官(COO),经历过无数的有关人才管理的“大事小事”,曾获得过国家一级人力资源师和剑桥大学CIE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同时也著有《年轻没有失败》、《企业人才之我见》和《首席人才官》等著作,我也一直推崇“营销HR、分享HR、增值HR”,也许有着这些经历,我对人才有着不同的理解。 
 
3
          一、人才=(能力+意愿)X道德
 
         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告诉我,人才是一个组合性的定义,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有能力就是人才,有愿意就是人才,有道德就是人才,我的理解如上图所示:人才=(能力+意愿)X道德。
 
首先,人才得有能力。
 
当然,人才首先要有能力,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人才的条件之一。“能力”在主流价值观下,主要应是指一个人在处理事物的实力几何,也就是成事度多大。个人认为能力大与否,看其知行力如何。
 
1、有较好的组织才能:能领导并激励下属,能与同事之间有良好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并能帮助别人。
 
2、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能全面思考问题,准确找出问题的实质,能对纷繁复杂的事件进行分析并得出合理结论。
 
3、有较强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能简明而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对别人产生影响,同时又应有客观、开放的态度吸取别人的建议及反馈。
 
4、富有创造性:要有创意,有创造性地发挥,应有发现新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以及达到、实现某个目标最佳途径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优秀的人才无不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他们都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是群体中的专业能手,专业水平较高。
 
6、有善于学习的能力:学习能使人增长知识、才干,以便协助公司达到所企望的目的。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学习,才能紧跟社会时的脚步,才能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4
其次,人才要有强烈的意愿。
 
一个人光有较强的能力,还不算是一个真正的人才,因为如果他没有强烈的意愿,空有一身本领,他也不会把能力发挥出来。所以,人才不仅要有能力,同时也要有强烈的意愿。
 
第三,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德。
 
         品德是指人的内心品质、情感和信念,是一个人内在素质、情操、修养等日常体现。它是衡量人们行为善恶的尺度,是评价人们行为是非的标准。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各种思潮的涌入,加之一些人长期忽视“内功”修炼,以致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行成了他们的高危漏洞,很多人出问题不是出在才能上,而是坏在品德上;不是出在干事上,而是坏在做人上。
 
         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是选人用人的一贯标准。贯彻这一标准,要求我们在选人用人时,一定要用“品德标尺”对选拔对象量一量,看一看他们是否合格。只要把品德这个软实力变为选人的硬标准,就一定能教育引导人们把品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品德作为立身行事的根本。君不见,这个世上有多少能人,由于道德品德问题,给家庭、给企业、给行业、给社会、给国家造成多大的伤害和损失。如果人才的重要要素是由能力、意愿和道德组成的话,能力和意愿是“+”(加),而道德一定是“X”(乘),可见道德品德对人才来说是多么重要。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5
 
二、选、用、育、留有说法
 
如果人才=(能力+意愿)X道德的话,那么如何确在人才选、用、育、留环节做得更好呢?正如上图所描述的,总结起来就是:“选人有标准、用人有依据、育人有方向、留人有目标”。
 
1、选人有标准。
          把好进口关是人才选拔的重要环节,如何做到选拔出来的人才符合要求是一门技术活,最重要的是选人要有标准。选拔人才都应该有一定的标准,比如要做好工作分析,做好职位说明书的编写,搞清楚相应的工作职责,尤其建立起能力素质模型和任职资格体系。这些工作都需要实实在在并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做好,切忌应付了事。现实中,没有把好进口关而造成的损失屡见不鲜,这些都是教训。
 
2、用人有依据。
          用人要有依据,这是人才在使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些企业在这方面做得不好,人才使用主要是凭感觉,没有建立起人才的绩效管理系统,没有人才考核评估,没有人才成长发展的记录跟进,用人随意,没有任何依据,用人拍脑袋,这样势必造成用人上的失误。我们应该倡导在用人上坚持:用当其长、用当其位、用当其时、用当其愿。
 
3、育人有方向。
         育人有方向,就是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上要有明确的要求和方向,要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特别是现有人才的状况和企业发展的规划,制定出企业人才培养的计划,在人才结构和人才专业分布上,做好人才预测,并建立起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尤其在师资队伍建立、教材开发和培养平台建设方面下大力气,为企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
 
4、留人有目标
         在我人才管理生涯上,我经常听到,虽然企业在留人上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可效果却不一定会好,我个人认为这和企业在留人上有没有目标是有关系的。因为,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在留人上不分清哪些是重点要关注和留下的,而是面面俱到,结果把有限的资源分散,反而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建议在留人上,我们首先要分析关健人才和高潜人才,可通过人才盘点,使用九宫格区分不同的人才,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人才激励方案,做到目标留人、精准留人、有效留人。
 
6
以上是我对人才的理解和在人才管理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人才不仅强调其能力和意愿,更要关注其道德素养,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我想只有这样的人才,才是企业和社会需要的真正人才。
 

江平辩才:

这个标题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内心。柔软和坚硬全不存在。只剩下呼吸在这道简单的数学公式中:人才=(能力+意愿)X道德。
 
          为什么我对这道数学的加乘公式这样的敏感?是因为这个公式和我对人才的理解以及一个人成长为人才的路径完全一致。换个表达方式,就是这道数学公式不但揭示了人才的内涵,更关键是指出了人才培养和人才教育以及人才成长的核心路径。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之所以是人才最核心的因素是必须交付结果。也就是说人才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他的绩效要好。一个人的绩效永远只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一个人做这个工作的专业能力,二是这个人做这个工作的意愿度我们也可以把他叫成愿力。我们重新来表述一下这个因果,一个人如果有了做一件事的能力同时又非常愿意去做这件事,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是一定能做好的,是一定能出结果的,是一定能产生绩效的。
 
这是人之所以是人才的根本。我还认为结果呈现是人之所以是人才的基础。
 
          所以,对于人才来说,第一位你一定要有做好你这份工作的专业能力和专业资源。大家都在讲能力,而我为什么要加一个专业能力?任何一个岗位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这个岗位的专业性,所以对于一个人才来说,你在一个岗位上,首先必须具备这个岗位的专业。没有这个岗位的专业,你说你能力太强,你也一样是没有思路没有方法没有工具的,最终是不会有结果的。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岗位来说,在这个岗位的人才必须是具备这个岗位的专业能力的。
 
          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个专业资源。成一件事有了专业思路和专业方法,有了行动力了,但任何事都需要借用资源,资源就是一个人成事的加速器,就会让你事半功倍。为什么我还要强调专业资源?比方说对于企业内部,我有专业的团队;比方说对于企业外部,我有专业的渠道,有专业的合作方。这些专业资源对于一个人才来说,如果能信手拈来,如果能快速整合,如果能左右逢源,我想结果的呈现只会锦上添花。
 
我想象不出来,悟空大圣去西天取经途中如果没有任何资源可整合可借用,最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有了专业能力,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做一件事的意愿度。在招聘和绩效改善时,我们会经常关注一个点,你做这份工作的出发点和动机是什么?是什么因素在影响你工作的积极性?所以结果的交付跟这个人愿不愿意去干这件事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不愿干的人是绝对不可能干好的,也是风险最大的。
 
一个人的意愿度和什么有关系?和这个人做这件工作的动机有关,和这个人的兴趣有关,和这个人做这件工作的成就感有关,和这个人做这件工作的周边环境有关,比如沟通,比如工作气氛,比如工作流程。
 
这些影响一个人工作意愿度的因素就很好的告诉你了两个东西,第一在招聘一个人时我得控制他的风险点是什么?在对员工绩效管理的时候我要如何去激励员工的意愿度?
 
          我最感兴趣的是宝华总这道数学公式的乘号。我对这个乘号的理解是这样的,当一个人既有专业能力又有愿力,我们就看他的道德。如果他是一个有道德的人,那么他所出现的结果就会效果更好,价值更大,人才层次和人才成就度就会相应更大。道德在他身上的份量决定了这个人的成就的高度。
 
          同样,我还有这样的一个理解。同样的一个人,既有专业能力又有愿力,如果他是一个非常不道德的人,那么这个人所产生的结果是反向破坏力,道德越差,破坏力越大。
 
这样的人就不是人才了。那怕他再高的专业能力,那怕他再强的工作愿力。因为他对企业最终是破坏力越大。
 
一个只产生破坏力的人永远不可能是人才。
 
         当然江湖人称“宝爷”的宝华总他绝对是人才,而且是层次和格局俱高的人才。最初相识宝华总他在奥迪蔡总那里,后来广州遇见他在虎彩,再后来绍平总陪他一起来我办公室聊天喝茶他在环亚。他所经历的企业所处的行业完全不一样,但他以他的认知能力和再学习力让他洞悉了一个HR的本质。所以,他在为他服务的企业提供专业价值的时候完全已跳出了专业HR的范畴,已经站在一个企业运营和业务发展的层面去思考他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定位。
 

这才是真正的专业主张和专业睿智。一个和我一样大叔级别的江湖老人,一个用专业思想穿梭在成就和理想状态的布道者,依然身形飘逸,步履轻松,笑容灿烂。
 
这是一个活得有点透彻的男人。所有的沧桑在爽朗的笑容中随风而去,依然玉树临风,笑傲江湖。